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

综合新闻

“数以亿计”的文物腐蚀殆尽?文物专家:是真

来源: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2-10
2016年,一部名为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纪录片横空出世,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,该片围绕着故宫的各类文物和它们的修复师们展开,呈现出世界级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,看完以后,大家不禁惊呼——“教练,我想去故宫修文物!”

让人没想到的是,这群观众真的付出了实际行动,当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激动地表示,2016年有超过名年轻人报考故宫,想来修文物,他非常感动,因为我国实在太缺文物修复师了。

根据资料显示,我国文物系统有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,其中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,而我国目前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,不过2000人左右,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实在太大,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师,三五年都算短,10年、20年算正常。像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片中的师傅们,几乎从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艺,直到师傅退休,他们都还要不断学习。
其实比起这3000万件来不及修复的馆藏文物,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仓库里,还有无数根本就来不及清理、归类的文物,它们的处境,更加危险,因为空气、湿度等统统都在腐蚀它们的“生命”。

早在2010年,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就曾公开表示,日前进行的藏品腐蚀调查令人触目惊心,(馆藏文物)每年损失数以亿计,每分每秒都有文物在遭受腐蚀,这让他无比痛心。

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,仅仅从2002年~2005年这3年,全国就有50.66%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,其中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,占比约16.5%,这是怎样可怕的数字?所以当时此事一经曝光,立刻引起全国轰动,人们纷纷指责:既然你们无法保护好这些文物,为什么要把它们从古墓里挖出来?难道白白看着它们毁灭吗?

这里笔者还是要客观地给大家解释一下,我国考古人员绝非随意发掘文物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规定,我国一般不允许主动性发掘,除非是为了解决诸如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等历史问题,才能主动发掘,并且一定要经过层层上报审核,才可以进行发掘。
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发掘,叫做“抢救性发掘”,比如当年西安修地铁,不小心挖出了几座古墓,这种情况下,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理和发掘,这属于被动发掘,属于抢救性发掘,所以不能一味怪罪考古工作者,说他们“随便挖文物”,这样的指责是不对的。

为了更好的解决文物被腐蚀问题,国家紧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工作:投入1.6亿元,实施了396项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,建立了17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,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3项,同时对600余位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,终于稍稍减缓了文物腐蚀的速度。

然而大家都知道,这仍然是杯水车薪,远远不够,其实作为普通老百姓,我们也要一起做贡献,比如千万不要开闪光灯拍摄文物,因为这样会对它们的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,促使其老化。文物的修复工作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,只有全社会一起努力,才能走得更远。你们觉得呢?